职业打假人?男子花一百多买LV,一个月后怀疑假包要求退款

作者: 2021-9-14 9:19:24 新闻资讯

近日,杭州的李先生在网上花128块钱买了一个包,他觉得花色和LV很相似,包上边也有“LV”这两个字母,就觉得包是该品牌生产的。收到包裹一个月后,李先生先以包有异味为理由,申请赔偿,被店家拒绝,之后又说买的包是假货。店家方面倒是很坦诚,直言自家卖的本就是高仿,从吊牌到商品描述再到详情页面,从来没有说过卖的是LV

在电商平台以LV为关键词进行搜索,会发现最便宜的包也得七八千元,100块钱显然买不到。有人质疑李先生是职业打假人,甚至怀疑他的豪车也是职业打假赚来的。是否真的如此,或许只有李先生自己才知道了,但他确实存在知假买假的嫌疑。

《消费者权益保障法》在2013年做出了修改,消费者买到假货后,可以申请三倍赔偿,这原本是为了规范消费市场,让商家们有序经营,让消费者们维权有据。但有的人却恶意利用该条款,为自己牟取暴利。

传统的职业打假比较麻烦,在线下商店买了商品以后要保留证据,发生问题时才能起诉索取赔偿。网购兴起后一切都变了,网络平台的假货更多,职业打假人只需要买到商品,联系卖家私了就可以了,连起诉流程都不需要走。他们隐藏在屏幕背后,狙击着一个又一个的商家,这些人究竟是市场的英雄,还是商业的刁民,是一个难以说清楚的问题。

司法领域在对待这个问题上,态度也是很暧昧的。315前夕,有人对2019年至2021年间的100多份和职业打假相关的文书进行了梳理,发现其中有32份文书支持了职业打假者,认为知假买假的人也有权利请求赔偿,66份文书驳回了职业打假人的诉讼请求,在另外2份文书里,职业打假人因为敲诈勒索被判了刑。

有的商家之所以不敢大张旗鼓地售卖假货,就是害怕遇到职业打假人,让自己面临巨额赔偿,从这个角度来看,职业打假者有存在的积极意义:他们确实让假货变少了,市场环境变得更好。

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,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50的劳力士手表、100块钱的LV……这些一看就很假的商品之所以能够存在,是因为有的人想要花点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,他们也知道自己买的东西是假的,这种情况下,商家们的行为真的能算欺诈吗?小商家们经营起来也不容易,有的人甚至负债创业,遇到了职业打假者,更是苦不堪言。

 

职业打假,甚至还衍生出了专门的产业链。在社交软件上以打假为关键词进行搜索,会发现上百个相关的群。门类分得很细,从食品打假到药品打假,再到知识产权打假一应俱全。缴纳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学费后,可以进群学习,群里每天有大佬发布商品链接,让大家去购买,再指导成员们打假索要赔偿。

单纯的打假不能满足部分人的胃口,因为现在的商家们多多少少对《广告法》有所了解,在宣传产品的时候,会自觉规避敏感信息。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这些人不断发明新的玩法,职业差评师就是其中一种。在收到货以后,威胁对方给钱,或者是申请只退钱不退货,否则就要打差评。因为差评会影响到店铺的权重,影响后续的经营,有的商家就会选择花钱了事。

小林是一个90后创业者,开店后不久就遇到了职业差评师,对方向他索要了一万块钱的赔偿,这些钱小林一个月都赚不来,但为了长远考虑,他还是支付了。小林回忆道,听到对方的声音,真的有股冲动,想要顺着网线爬过去砍了对方。

职业打假者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正义,而是为了利益,就算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带来好的结果,也改变不了这一点。但商家们也应该向职业打假者看齐,不断地学习相关法律知识,提前规避风险。

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?

 

 

本文转载自网络,如果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原文网址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96434397399359925&wfr=spider&for=pc

 

电商卫士是一个提供订单排查恶人,极限词查询,反恶联盟,反打假,反职业打假,反职业差评,淘宝差评师,打假人查询,差评师查询,恶意打假,恶意退款,恶意差评,抽检,刷单返利等相关查询的网站,如果您觉得我们的网站内容对你有用,可以推荐给您的朋友。